文/东方翰
中原王朝有个奇怪的传统,叫“怀柔远人”,就是刻薄本国人却优待外国人,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: 汉武帝时代,汉军征讨匈奴打了大胜仗,匈奴浑邪牙王率部投降汉朝。汉武帝命令长安县令征调2万輛大车去迎接,因为没有凑齐足够的马匹,武帝嫌怠慢了客人,雷霆震怒,要斩杀长安县令,幸好被大臣汲黯阻止了。浑邪王的部众来到长安之后,朝廷更是隆重其事,给予优厚的赏赐和供应,并役使大量汉朝百姓去侍奉他们。但查到有商人卖东西给匈奴人,就安上走私货物出关的罪名,一次判处了500人死刑,却丝毫不怪罪匈奴人。
隋炀帝时代,为了兴办大型工程和发动争霸战争,政府逼迫百姓常年服役,日夜不停地劳作,大量人员过劳而死,“僵仆而毙者十四五”。而在大业六年(公元610年),隋炀帝遍邀西域各国使节和商人齐集洛阳,兴办盛大节庆活动。在皇城外陈设百戏,演奏者多达18000人,每天通宵达旦,从正月十五一直狂欢到正月底。外商要求入市贸易,炀帝又命令洛阳商人整饬店面,广积珍货,饭店免费接待外商,提供最好的饭菜,还要佯称:“中国丰饶,酒食例不取值”。 明成袓时代,朝廷禁止民间对外交流,严令“片板不许下海”,违者处以极刑。但又派遣郑和屡次下西洋,招诱各国使团来华做朝贡贸易。给予外国商人免费招待、免税交易的待遇,给予所贡方物十倍几十倍的回报,比如,胡椒在苏门答腊市场每百斤值1两银子,作为“贡品”,明朝政府给予20两的报酬。在返徎之前,还按照级别向使团所有成员,包括官员和商人馈赠贵重礼物,朱棣明确指示礼部对外宾“虽加厚不为过也”。 一个国家、君主或政府,对待亲同手足的本国人民冷若冰霜,对待关系疏远的外国人物甜如蜜糖。这种表现表面看来十分奇怪,背后却隐藏着一条深思熟虑的利益考量。为了区别道德评判,我们权且把它称为“经济学”原则。
|